香港的天气阴晴不定,台风登陆后,天空中便不时飘下几颗雨点。列车在东铁线无数次的来回,窗外是山峦、海湾,以及从海洋深处飘来的云。这样一种情景往往只是一幅阳光降临时刻的画面,我总是习惯于在此时产生旅行者的错觉。从海关一路过来,经跨海大桥与各色高架,放眼这森森严严的港都丽色,竟顿生飘泊异乡的胆战怯弱。漂泊,不安定的流离,只有每个月寄来的水电帐单提醒自己是这个城市的住客。

账单远比身份证、户口簿更及时更清晰。到异乡之后才发现,缴费比身份证更紧密地把自己和家乡联系在一起。我最喜欢听到的一句话是电话那边或者短信息里惊奇的语气:“没想到这个号码你还在用?”我的许多朋友已经换过无数张卡,无数次发来《告亲朋好友换号书》。因为送话费,因为情侣卡,因为别的什么缘由。我觉得自己多少拥有尘世间一样不变的东西,这么做的代价无非是每个月20元的月费,我宁可中移动在这笔钱上持续不断地剥削我。为了信用也罢,虚荣也好,我准备一直这么做下去。这让我多少有些“我还在此地”的虚妄,否则就真的被放逐,被遗忘,被划为第三人称单数。

和菜头有一段话叫“踏空”。不要向异乡索要它所不能给予的亲切田园,也不要向故乡强求自己不曾一同度过的时时刻刻。踏上哪一条路都是归途,停留在哪里都是归客。只要不曾被拒绝, 那么就感谢此间好客,日日好日。试着忘记怀念和疏离,学会蹈空。

山水BBS上最近出现了一个人物。是已经投奔美帝的一位同学,发帖描述美国见闻,处处宣扬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民主,就是天堂。同时,又处处抨击派对诋毁景德镇,挖苦海外华人勾心斗角,狂妄的言辞里甚至出现“太爱美国”“如果可以,我真想卖国”“美国来解放中国吧”“亡国是幸福的起点”的字句。当然,引来骂声一片,也有支持他的人回骂。我也被骂了,在内部讨论区,有人批评我“Abroad版出现了大量不该出现的帖子,你作为版主难辞其咎”。

我感到很无奈。我不希望看到一个中国青年这样全面否定自己的祖国。一个回帖写道,对任何事物的评价,都需要站在一个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立场,而不是看到一面自由的旗子,就吓得跪在了地上。任何匍匐在脚下的夸赞,不管那个事物是否值得夸赞,都是没有意义,甚至让人觉得可笑。而且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在某个角度上,是高于一切的。“君子不豫”。自由的地方,让它更自由,不自由的地方,让它自由。“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与民由之;不得独行其道”。而不是卑微的觉得换了个环境,一切就不一样的。这不是独立自由的立场,反而是有奴性的立场。不论中西,都是招唾弃的。

这是一场有价值的讨论。出国版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指导中国有理想的青年人出去看大千世界攀登学术高峰,更重要是让涉世未深的人们想清楚为什么要出国,国家是什么,祖国在哪里。

在近期中日发生钓鱼岛摩擦后,韩寒写了一篇 博文。韩寒说的是对的,韩寒说的是错的。他对的地方在于点出来普通人的无奈。既要操心不被外国 人欺负,又要防着被政府欺负。但韩寒态度是错误的。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这样的事实:保护大家的,往往都是小家并不富足的人。就像王公贵族冷漠麻木的时候,挺身而出的却是出身卑贱的羊脂球。所以我们早就知道“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也早就明了了“位卑不敢忘国忧”。

韩寒曲解了“穷则独善其身”的意思,也不该说“不要以为自己真的在急民族所最急,这个民族,总有更急的。”这是推诿责任,急并不只是给无恶意的闲人做饭后的谈资。如果放弃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基本传统,很难想象,一个民族如果历经的百折千绕,还能够坚韧的存活下来。实际上,社会历史就是这样的诡异,我们必须在青楼中寻找贞洁烈女,在绿林中找寻仁义道德,民间永远是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急民族所急的,正是那些普通人。中华民族就是这样的神奇,你身边一个为了蝇头小利的斤斤计较的邻居,也许就能在外寇来侵的时候,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韩寒他们也不能理解,我们不仅仅是公民,也是民族中的一员。我们不只是社会意义的存在,也是历史意义的存在。 现代意义的公民是世俗的,功利的。但在利益之外,国家与民族还有别样的意义。它们并不近存乎我的身外,也存于我的身内。当我需要表达自己最深刻的思想、最真挚纤细的情感、最炽烈雄浑的热情时,寄托各式各样的喜怒哀愁,我必须用中文才能尽心称意。当我想到个人独立,想到忠义豪侠,就会想“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想到豫让郭解,想到伍子胥列传中的渔夫。 很难想象,没有这些传统的滋养,我会多走多少弯路,才能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没有五千年的文化,生活会缺少多少乐趣。这些就足以构成对祖国有感情的充足理由。和收入高低,房屋大小,又有什么关系。

何况国家不等于政府,爱国也不等于爱政府。政府做了不好的事情,为什么要把帐算在国家的头上。我私下想,这只是某些聪明人给自己玩世不恭,蝇营狗苟找的借口?

的确,一面看着贪官污吏,出卖国家利益,向海外转移财富,一面自己艰难维生,心中自然有些纷纷不平,甚至怀疑自己对国家的热情,是不是没有意义。但这就是历史,历史是一种选择,哪怕不情愿,你也得选择最值得选择的那一个。

时间不会比热爱更长久

一片天空,两个香港。

在很多电影中,香港被描述为一个“物欲横流,黑帮盛行”的世界。然而,我来到湾仔、旺角、中环、尖沙咀,试图寻找港片中的痕迹,却发现铜锣湾没有陈浩南,钵兰街没有十三妹,庙街没有十二少,屯门也没有洪兴的“清一色”。现实中香港被地上秩序强势地统治着,规范着,以前所谓的地下秩序已经成了强弩之末。

室友和我聊起当年本科毕业时,他们一帮兄弟到香港游玩,特意挨个寻找古惑仔的行迹,专程搭地铁到铜锣湾要拍一张“扛把子”的照片,还录下“下一站,天后”的报站广播,为纪念陈小春的那部港片和同名主题曲《下一站,天后》。我不由得笑出声来,原来人人都有循迹的情结。

在最繁华的地方,为未来打拼的年轻人永远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因为时间就是金钱,“一分钟好几百万”啊!而行走在街市,听用粤语聊天的本地人伴着叮叮的车铃,当电车穿梭在这样的道路和楼房之间,可以慢慢品味这样一个似传统似现代的城市,时间也一下变得慵懒起来。